心意拳的全称应该叫做“心意六合拳”,也称作“六合拳”。此拳以强调“心之发动为意、意之所向为拳”,因此而冠以“心意拳”。关于此拳的起源说法不尽相同,普遍认为的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的武术家姬际可(字龙凤)所创的。据清雍正年间李失名《六合拳谱·序》所述:“惟六合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枪法,......变枪为拳,理会一本,形散万殊,拳名六合”。当时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姬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偶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姬际可真传后,再传后人,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心意拳其动作要领为“六合”,所谓六合即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身成六式,即龙身、熊膀、鸡腿、鹰爪、虎抱头、雷声。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的攻防含意。心意拳的步法特点为,前脚进后脚随;进步高退步低;起步轻捷,落步踏地有声。其脚法强调起脚要蹬,落脚要平;踩要跟脚要稳。其主要手法为,手起如虎扑,手落如鹰捉;手不离心,肘不离肋。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