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手镖创始于北宋。有一个叫性圆的老僧,年少时曾在西域游历,得到高人传授,精通各种武术,他所学的与世间通行的都不同。后来,他归隐于西蜀忠州某寺悉心研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才达到融会变化,神奇莫测的境地。当时正值权臣秉正文,朝事日非。老僧知道世运将变,就挟技遍游中原,想要求得英才传授,以备国家日后之用。他到中州遇到了周同,见他谦恭有礼,好学不倦,可为人师,就把枪法传授给他,周同学到了他的技艺。老僧又到安徽,认识了赵岿,见他勇武绝伦,豪爽率直,可以大用,就把刀法传授给他。
到了江州认识了余全,见他精灵活泼,手眼异于常人,就把镖法传授给他,这些技法都不是世人所能识的,是性圆得自西域的绝技。后来周同传岳飞,赵岿传其子赵壁方,余全传其子余化龙,而余化龙的枪法又是周同传授的,只是少年气盛,不能完全学到手。周同与余全相处久了,因此也会使镖。这就是脱手镖的创始。自从这种暗器发明以后,大家认为便利,学习的人也渐多。元明后,代代都有名手,到了清初才鼎盛。北路人在正式武艺外,把镖当作一处专门技能,人人必学。即使到了火器盛行之后,这种风气也并未消退。由此可见脱手镖的功效不亚于火器。有一个镖师名叫邹永宽,是河朔人,擅长绵拳十三手。与人对敌时,只要远远站着,举起双手,摆开架势,进攻者就不能靠近。只要稍微接近就被摔出几丈外,而且弄不清摔的原因。相传他的技艺得自赣州,他挟技走江湖几十年,没有遇到能与他匹敌的。人们只知道他擅长绵拳,而不知他的镖技也很精绝。有一年,他游历通州,在某寺稍停,把名字张榜门外。通州本来就是武术极盛的地方,名家辈出,特别以镖技闻名于世。有多事的人知道邹永宽的名声,就怂恿通州的名家同他一比高下,但都不能取胜。有一位黄须郭泰,武技绝精,是通州的一流水平,能一手连发三镖,百步之内射人,发无不中。这就是所谓一子连三丢。郭泰见众人不能取胜,就挺身而出,与邹相斗二十几个回合,仍然不能取胜,于是他发镖乘隙射击。三发都没有打中,而被
邹接住了。郭泰这才知道此人不可与之匹敌,于是向他请罪,并求教于他。邹永宽笑道:"我闻通州能人众。至镖师保镖过其境,噤口不敢喝镖令。今一见,技亦犹人耳。余因不擅此者,既君辈有此兴致,请一试之。寺前有一棵榆树,榆钱累累。他让郭泰选三串榆钱标上记号。自己站在百步外举手发镖,三发都中。检查一下榆钱,记号还是赫然明了。他发镖的手法,也就是一子连三丢。邹永宽笑着对郭泰说:"薄技犹不辱没金镖否?郭泰含愧表示歉意。后来,邹永宽应京中某镖局的聘请,偶尔经过通州,故意不停地狂喝镖令,这样破了通州的沿例,并为江湖吐气。所谓镖令,就是镖局中的暗号。
脱手镖也简称飞镖,就是不用棉绳竹管的镖。它的形式与绳镖相同,也有三棱、五棱、圆筒等形式,根据学习者的意愿而定。只是比绳镖短小,并且要轻一些。最通行的飞镖长三寸七分,重六至七两,大约可分三种:
①带衣镖。就是在镖的末端扎红绿绸二寸左右。用来鼓风乘势,就象箭羽一样。红绿绸名叫镖衣。
脱手镖
②光杆镖。就是不带镖衣的。
③毒药镖。就是将各种毒药配合在一起,或者与镖一起煮沸;或者将各种毒药煮熬成膏,涂在镖头上,使镖进入人体后,血液融进毒物而中毒。这种毒药镖又可分为三种:A是臭烂一生镖。受伤者臭烂流水,永不生肌肉,不能药治;B是七死一生镖。中镖者痛彻心内,七天必死。如不内服叁苏,饮鲜鲤鱼汤,外敷八宝拔毒散,贴五福化毒膏就没治了;c是见血夺命镖。见血封喉,也不易救。北斗长寿丹在早、中期服用才可能奏效。这种炼毒镖的药,都是些溃烂灭血的至毒之剂,武术家们相戒不传药方,那也是积点阴功。炼这种毒药的人,都是些心狠嗜杀之流,一般人是不愿干的。江湖上有规矩,用暗器伤人,已经失去光明正大,何况借毒物之力来杀人;脱手镖比别的长大而且重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用上的。脱手镖也有长过四寸,重过七两以上的。使用者的腕力那就必须多倍于常人了。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