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德
武诀
幼儿武术
兵器大观
拳种一览
视频教学
赛事专题
资源中心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武术 > 资源中心 > 正文

咏春拳谱(视频)

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己有超过二百年之历史。相传来自少林,是著名中国南方拳种。咏春拳之历史以往一直都是徙弟从师传口传而得知,并没有历史文献可作参考。近代著名咏春拳师叶问曾作《咏春流源》。在七十年代随着李小龙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的突出贡献,咏春拳得已在全球快速发展,尤其在欧洲为多国特警所采用搏的击技术。

咏春拳术以一套实际拳术战斗理论为主,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八股的五行八卦及像形神意等玄学虚幻、非科学逻辑性的近似哲学解释。

咏春拳以往是相当低调。与其他武术门派的存在方式有很大分别。咏春拳一直没设掌门之类之职位;咏春拳亦没有其他门派般的严密管理制道。从不招遥;亦没有舞狮舞龙;更从不以门派身份出席参予任何中国传统喜庆活动。严格来说,以往咏春拳并不算是一个门派,而是一门流传民间小数人仕手中的宝贵技击武学。

流源传说及近代史

关于咏春拳起源有超过十个版本故事。如五枚师太某日看见蛇鹤相争而悟出一套如此精深博大的拳术。又说咏春拳是少林寺内最高武僧所创用以对付叛变之少林叛徒及作清理门户之用。或由五枚徒弟严咏春所创,是专门予女性练习之武术。甚至有由一尘庵主所创,直接传授梁赞,否定严咏春之传在之说法。不同师承就有不同版本,咏春拳的传授特点,就是必须个别独立的教授,单对单的练习。一直以来,咏春拳都只传少数传人,并没有大量招收门徒,故当中时间较为久远的已无从考证,较为近期的有部分历史可以查证。

传说根源: 咏春拳据传起源于满清中期年代,由对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术大师五枚师太所创立的。五枚师太,属传说人物,没有佐证。

未查证部分宗谱史:

由严二及严咏春父女起,咏春授与其夫梁慱俦。慱俦传与梁兰桂,慱俦因记念其妻,故命名“咏春拳”。兰桂在佛山红船(广东大戏班)传于当时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

  严二为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因事为清官员追捕,逃亡至四川大凉山脚,以卖豆腐为生。严二学得德昂族之“五枚竹桩拳法”(未有佐证)。并将其改良,授予严咏春先祖。广东商人梁博俦先生在云贵收集茶叶,路经大凉山脚时,认识了卖豆腐的严二。严将女儿咏春许配与博俦,并授与拳术。

  梁博俦,清乾隆(1735-1795);嘉庆(1796-1820)时期人士,佛山茶叶商人。在四川及云南北部山区收集茶叶在佛山出售。在大凉山脚(宁南?)学得少数民族之拳术(相信是梅花拳),加入自己固有之南方拳术。根据叶问说;先祖留传梁博俦先生在云贵边界娶妻严咏春,得咏春拳。后传拳与族侄梁兰桂。兰桂后传拳与红船黄华宝。梅花拳及七星红拳亦见于川楚教乱(1795年-1804年)。传入广东后,融合于洪门拳术或(老)洪拳。

  梁兰桂,清嘉庆(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经历了太平天国及大成国时期;由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即今之广州花都区创“拜上帝教”开始至1864年为止。梁博俦之后人或后辈(侄儿或族侄),佛山商人,爱好粤剧,喜与红船中人结交,秘传咏春拳与武生黄华宝。李文戊事件后,恐怕涉嫌在内(或为官府通缉),埋名隐姓,避走他方。据说逃亡到东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点功夫,说是佛掌。(这个,可能是“咏春拳”不可公开教授之理由。)“发扬光大,违背祖师”。梁兰桂先生有可能是参加了反清组织三合会,与大成国梁培友有联系。南少林之传说;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传,应该是当时从广州佛山一带开始流传,并记录在三合会的会薄中。五枚是否指梁兰桂?至善是否指陈享(或是指陆亚彩之师父?三德是否指梁二娣?) 一切尚需进一步佐证。

大成国的梁培友是鹤山古劳人,是梁赞前辈。由此推断,梁兰桂亦可能是梁培友的同辈及同乡兄弟。而现在鹤山古劳留下有老洪拳的散式,由战前林华三留传下来,现在他的传人说由梁赞退休回乡后亲传。时间上并不符合。

已查证部分宗谱史:

由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开始,时值太平天国及洪兵起义反清期间,当时(1854年)红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众反清,导致粤剧全面被禁达15年之久。华宝,二娣从此公开授武。二娣曾习钦州洪兵拳术 (蛇形洪拳、琼花会馆被焚毁后,改称少林拳),孰练六点半棍法,二公传与跌打兼中医师梁赞、梁赞整理后传出。

  黄华宝,清嘉庆后期出生(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粤剧武生。由于1854年另一佛山粤剧武生李文茂为广东三合会领袖之一,他响应太平天国,率众数千人,大多数为粤剧界中人,于两广反抗满清,最终1858年失败身亡,导至粤剧被禁演长达十五年。佛山琼花会馆解散,红船被破坏。黄华宝曾追随梁兰桂学习秘传之拳术。从此在佛山授拳。华宝在红船期间,其中一条船上安装有木人桩,刀桩及棍桩等习武器具,甲板上划有梅花桩步法〈红船木人,地脚梅花〉。此时,共同学习的有船工梁二娣,二娣是洪门中人(少林子弟-三德和尚?),精通六点半棍法。他们亦师亦友,互相交换心得。后二人尽将所学传与梁赞(1828-1901)。梁赞时,正式将此套武学,订名学为咏春拳。

  梁二娣(黄华宝同时期人),任职红船,长撑船及煲头。是广东洪门(少林)子弟,精钦州洪拳蛇形手,通六点半棍法。据说传人有钦州罗晚恭(公),再传蛇形郭保全。有一种说法指少林六点半棍法是由流落红船的至善禅师(洪门组织领袖-参考陈享)传与三德和尚、那么三德和尚是否梁二娣(南拳老洪拳传人)呢?(未能佐证)。太平天国的水军著名将领罗大纲,为两广边界客家人(一说出身潮汕鱼户人家),在广西梧州大湟江口为水贼、加入三合会,后加入太平军。

  梁赞(1826~1901年),广东鹤山古劳人,原名梁德荣,人称咏春拳王。传人陈华顺,陈华顺最后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叶问。华公最后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叶问。梁赞父亲因为生下二子“德荣”,把在佛山筷子街经营中医及跌打医馆订名为荣生堂,因为〈荣〉字之行草书形似〈赞〉字,故人称荣生为赞(先)生。

梁赞十八岁时先师从红船子弟梁二娣学习钦州蛇形洪拳(南少林拳术)。后梁二娣将梁赞引荐到亦师亦友之黄华宝(四川梅花拳-咏春)门下。黄华宝亦是古劳人,与赞是同乡。黄华宝将咏春拳秘密传授与梁赞。并告诫不可以将此“拳”公开发扬;否则违背祖师等语。

梁赞六十多岁后,两名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另有一说赞有五子),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交托与陈华顺,顺为杏坛人,故改店名杏济堂,后转让与他人。赞先生退休(?70岁)后返回古劳。

梁赞约于1870年至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

梁璧先生(184?-192?),梁赞长子,自小追随父亲习拳(应比陈华顺早廿十多年),后到香港与朋友经营绸缎店,后传技于叶问。他应该是对咏春之历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为理解之传人。日后对叶问先生影响最大。

陈华顺(1849年-1913年),享寿64岁。顺德杏坛东马宁人,顺德出生,后居佛山,以找钱为业,绰号找钱华。身材高大,臂力惊人。他知道佛山赞先生的比武事积,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终于在卅九岁时追随已经六十二岁之赞先生学习咏春拳。赞先生去世,华公(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华公于1901年至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十六人。大师兄吴小鲁、二师兄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陈汝锦,封门弟子叶问等。    陈汝棉(1884年—1942年),广东顺德人,陈华顺的独生子,其父在他八九岁时,便教他咏春拳。由于陈汝棉在十三、四岁时,脾气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别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称号。貔貅即是顽皮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欢心。华公怕他迟早会惹出大祸。稍后,陈华顺自觉年事已高,欲替他成家立室。最后与邻村昌教乡的一个年老花洪拳教头黎三兴女儿黎好(妙显)结婚,华公在他们婚后,因为中风的关系,隐居在东马宁;佛山的跌打医馆,交由陈汝棉负责。

吴仲素(188?-195?)。其父于佛山开设缸瓦店,因为工作方面需要找换钱币,故与陈华顺成为好友。随后(1901年后)将缸瓦店交付于陈华顺。并将仲素与兄小鲁一同受托于陈华顺,成为陈华顺首两名弟子,故人称吴仲素为二师兄。当时陈华顺在铺内正式开始授徒。

两年后(1904年?)追随华公租用叶氏桑园大祠堂设医馆并授徒。直至三年后华公轻微中风,自觉年老回乡养病。吴仲素迁到普君墟线香街开设医馆并授徒。很多富家子弟,如有记盲公饼何兆初,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等也慕名求学。阮奇山及姚才也在此时加入。

据说战时,吴仲素曾在香港筲箕湾设馆,但时间甚短。年老后返回佛山,由姚才兄弟等前徒弟供养。

叶问(1893年-1972年),佛山世家子弟,著名武术家,咏春派佛山赞先生之徒孙。1950年,于香港发扬咏春拳。著名传人有梁相、骆耀、黄淳梁、徐尚田、招允、李小龙、卢文锦、梅逸、梁挺等,他们都遵照其遗志,把咏春拳发展至世界各个角落。故被尊崇为现代咏春拳学的一代宗师。

招就,生于1902年,南海县朗边乡人,富家弟子。少年在西便巷师从沪春拳名师陈汝棉习拳,抗日战争后在筷子里“众义”馆任主教,后往中山石岐太平路设馆授徒,两地门徒计有100多人,得意弟子有彭南、区康、招允、梁日星、朱国现等。招就平生痴爱习武,由于生活无忧,全部精力、时间皆用于练武授徒,除潜心研习咏春拳、刀、棍、桩法外,还熟习五节鞭、七节鞭、齐眉棍、单刀、双锏等多种器械,一次在中山八区演示棍法,铁棍重达70斤,而招就舞来出神入化,呼呼生风,令在现场观众目瞪口呆,叹为观止,表演结束后,百多位渔民,农民观众随即拜其为师,一时传为佳话。招就1968年病逝于佛山。

张保,1899年4月出生,原籍四会邓村,世居佛山。早年曾师从中山县一出家人习武,后随佛山咏春拳师韦玉笙习拳兼学跌打正骨术。张保从业到佛山天海茶楼点心部,任点心师傅兼茶居行“会义”馆武术教头,常在“会义”馆、先锋古道“洪圣庙”及居家中传授咏春拳技。张与阮奇山为挚友,二人每有闲暇便切磋拳术,技艺日臻神化,成为一代名师。在众多的弟子中,得意门徒有:岑能、黄吉泉、梁德源等。1956年张保因病逝世。

  姚才,1890年-1956年,祖籍宝安县,世居普君墟安天坊,世家弟子。其父姚九枝在黄伞巷(今福贤路)开设膏、丹、丸、散中成药店。姚才人称‘大力才“,其腕力惊人,能单臂伸直将一箩谷用绳吊于手腕之上而轻易举起。他自小好慕武术,拜阮济云门下学沪春拳,在师傅精心培养下,经十载苦练武技大成。及后,其师阮济云往安南(越南)传扔咏春拳,他赏识姚才是练武的好材料,故领姚往启吴仲素武馆深造,其时阮奇山、叶问也常往吴武馆请教,三人常交流切磋,郭宝全曾二度到佛山,姚才除传子姚祺外,徒弟有:高满、姚锡、霍超、林瑞波、吴日明等。

  彭南,1911-1995年,祖籍花县,世居佛山,因右脸有巴掌大黑痣,人称“黑面南”。13岁习武,跟从的师傅有甘珠、梁世苏、伍文龙等。36岁时随咏春名师招就习技,后又虚心请教于咏春拳师黎叶篪,并尽得其真传。其精湛的武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享有声誉。晚年热心于佛山的精武事业,积极参与对佛山武术的挖掘,整理出咏春拳的拳谱、木人椿谱等,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武术资料。1994年荣获“广东武林百杰”称号,门徒有:彭树松、彭树藻、陈树藤、邱隆兴、伦伙、韩广玖、甘家康等。

李小龙,1940-1973年)祖籍佛山。原名振藩,粤剧名丑生李海泉之子。幼年因体弱而拜名师叶问习咏春拳术,18岁往美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西雅图开设“振藩国术馆”传授中国武术。期间他悉心研究,吸收中外技击精华,创截拳道。1971年返港从事影视业工作,拍摄了多部轰动世界影坛的中国功夫片,从此中国武术名扬世界。其本人也被誉为“功夫之王”,他早年所习的佛山咏春拳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1973年在港突然逝世,年仅33岁。

叶准,1924年出生于佛山,为咏春拳宗师叶问长子。7岁时曾随父习咏春“小念头”拳法,后因兴趣不大而半途中断学习。1962年叶准定居香港,随着生活渐趋稳定,便立意继承父业。他自小受父影响,对咏春拳术耳濡染,深受熏陶,得其父拳法精髓,武技提高神速,在叶问年老担任助教。之后他在香港咏春体育会、沙田大会堂、香港城市大学、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设点授徒,海内外慕名者甚众。目前,叶准及其门徒在世界60多个国家组织有咏春拳会近3000家,会员不计其数。他虽年俞古稀仍精神矍铄,为中华武术的传播不遗余力。鉴于叶准在世界武术推广的卓越贡献,美国奥委会武术组为叶准颁发了表彰匾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武术专业小组也给他颁发了最高学位棗武术院士学位。

自叶问广授咏春拳之第一代传人中出产了不少杰出人材,如黄淳梁、李小龙等。黄淳梁当年四处与各派武林高手讲手比武,得讲手王之称号,将咏春拳之名气及拳理推至更高层次。李小龙更将咏春拳之技击武学智慧及技术显现至世界各国,将中国功夫荣耀于国际,为中华技击学历史写下光辉一页。

咏春拳亦深受西方武术界极力推崇。自李小龙一举成名至今之短短二三十年间,咏春拳巳成为国际上最多外国人学习之中国武术之一。

咏春当代发展

咏春早期流传都是个别少数传授,未设拳馆。近代以来,梁赞在医馆中教习,陈华顺在缸瓦店内授拳,吴仲素在俱乐部中,传授咏春拳术。叶问在香港教授期间,亦从来未有挂起招牌。叶问曾说过这是遵循袓训,不可公开此套拳学。理由可能是这套拳学与太平天国或大成国之反清团伙三合会有关。恐怕后人遭到危险。

叶问先生晚年倡议成立由其弟子组成联谊会(后改称体育会),得邓生探长、同僚彭锦发及蓝贤发在经济上支持得以于1968年成立。在会中安排教授课程,叶公亦未有违背祖师训诫。第一个训练班由梁挺主持。上述数人实为有组织地发展咏春拳的第一代功臣。

咏春拳分支

香港叶问咏春以正体“言”字边之咏字正名。佛山梁赞嫡系主流。

梁挺师傅已经将“咏春拳”在国内注册,避免非梁赞嫡系主流盗用“咏春拳”之名字,胡乱堆砌内容,以假历史企图乱真,鱼目混珠。当初部分门人误会梁挺先生之意图。

广州咏春拳(蛇鹤咏春拳):

阮济云及阮奇山先后追随师父钦州(现归广西)郭宝全(蛇形老洪拳),冯小青(红船永春拳,当时年届七十)。最后(后于叶问)追随吴仲素;但未有正式拜师。其后人张保亦不知(或不承认)这段历史;还说(蛇形)郭宝全及(福建鹤形)冯小青是咏春门人。张保尊洪拳韦玉笙为业师。套路有:蛇形拳路,红船永春拳路,小练头,加上了由吴仲素处学来之寻桥及标指之套路。

佛山咏春拳 (彭南咏春拳):

1986年,佛山精武体育会复办。由彭南开始传出。佛山精武体育会自称统一了不同宗系之咏春拳而成。实为混合佛山地方不同拳种而成。而非梁赞嫡系(叶问)手法。现在之彭南后人,强将冯小清永春拳作为咏春历史一部分而不论及陈家燊母亲黎好所传之洪拳四门伏虎之真正历史。

澳门咏春拳:

澳门因与香港一水之隔, 有叶问在香港授徒时招收之弟子,在澳门定居并开枝散叶。

咏春拳法系统内容

中线理论

咏春拳学之第一套拳小念头于开马分中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日字畄拳。拳从自己心窝直铫向前打出。敌我之间最近最短之距离为一直铫,即A点至B点之直线。

由人体正面眉心之一点拉一直铫至下阴之一点,便是自已之中铫,亦是人体重心所在。咏春拳学之手法就是根据这中铫运行。

咏春拳学用中铫将自己分开左右两边,同时亦将对方身体分开左右两边。敌人要向自己攻击,不是从左边打就是从右边打,没有第三边的。当然自己向对方的攻击亦相对一样。这就是现代常用之二进制数学,亦如电脑中的零与一之关系。咏春拳很早以前巳采用如此先进的计算方式于武术技击之中。如将敌对双方面对面格鷉之一刻定镜暂停并化作俯视平面图,双方最短之距离便是两者间之中铫,是最直接、最短、最快的向敌人攻击之路铫。路铫越短,所需时间越短。时间就是格鷉中的最重要资源。若不能配合时间,就算有千斤巨力也无从发挥。时间是双方共同拥有的,谁也不能占到便宜。要占便宜便必须走一条较短较快之路铫。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第二个距离比两点之间之直铫更快更短。

咏春拳学的根本要求就是以最短时间,最小的动力资源,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去达成最理想的效果。

叶问口诀

* 念头不正,终生不正。

* 念头主手(一说守),寻桥主脚(与步)。

* 标指不出门。(拳法)

*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 揿头扢尾,揿尾扢头,中间(飘)膀起。

* 正身子午,侧身以膊(为子午)。

* 朝面追形,而(追形)不追手,以形补手,以手补形。

* 力由地起,拳由心发,手不出门(手不离午)。

* 避实击虚 (遇实则卸,见虚即进)。

* 畏打(终)须打,贪打(终)被打。(不畏打,不贪打)

* 转马手先行。上马手先行。(转马上马,桩手先行)

*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留情不打,打不留情)

* 不挑不格,消打同时。

分享到:
  2015-03-20  17259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华武术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