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练自化,熟极自神”是民国时期嵩山少林寺方丈妙兴大师的精言。清初内家拳家黄百家释武术之秘云:“在乎练,练既熟,不必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后,悉逢肯綮”。世界拳王比利也说:“不能停下来思考,必须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些精辟论述道出了武术化境的个中三味。
许多事实证明,武术家功达化境时,临阵对敌丝毫不假思索,随意出手但又无不合乎规矩,虽逢不测之变也能应付裕如,克敌制胜在俄顷之间。例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或在白天用布蒙上眼睛,也能够从容对付外来的袭击。
武术化境的实质,从现有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已能释其端倪。人体与技击最密切的器官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眼可察对方的巧变乖化,耳可听四方偷袭之蚁声,皮肤触觉可感知对方来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些外界“刺激”经传入神经传到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大脑皮层,其分析、综合,并发出“命令”,经传出神经传到手足等效应器官,做出防御、进攻或攻守兼施的反应。经过长期训练,反复强化刺激,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反射起了质的变化。如遇外界刺激,便立即发生反射。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在意识底下有一个意识层,它是以往经验知识储存的仓库,包括当时不在意识之中而随时可以进入意识的材料。如学新动作时,精神贯注,每个细微处都能清楚意识到,当动作熟练后,即使在思考其他问题时也能自动进行。功夫愈深,能辨别的刺激就愈精细,发生反应就象电光石火一样快速。
武术中的触觉非常重要,一接手就必须感知出敌方的劲力大小、方向,从而进行有效的截力、化力或借力打力。太极功深者,能达到“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地步。即使对方来力极微,也可凭借高度敏锐的皮肤触觉感觉到,并把它走化掉。
古往今来,学者多如牛毛,而功达化境者稀如犄角。这是因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须穷毕生精力钻研,得有明师口传心授,自己的刻苦研练和实践(实战训练)是不能达到的。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诗云:“格力穷方进,功夫老始知”,于习武者大可借鉴。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